讀書-智慧-分享
發布日期:2023-01-04 21:00:18 來源:中國衛生學術與藝術網 閱讀量:
12月份我們經歷了連花清瘟斷貨,經歷了布洛芬、對乙酰氨基酚一盒難求的藥品擠兌,現在好不容易等到供需矛盾緩解了,布洛芬也可以輕易從網上買到了,我們對新冠病毒有了更精準的認知,但是又有一種藥品脫銷了,這就是“蒙脫石散”。
一夜之間就脫銷了,價格漲了6倍,很多人都沒明白這個藥是干什么用的,甚至連名字都是第一次聽說,但是已經脫銷了!筆者查了一下,這是一種止瀉的藥物,之所以突然就搶手了,那是因為有傳言奧密克戎的美國新變種有腹瀉的癥狀,所以大家又開始囤蒙脫石散了!
這個問題說到底是一個醫學問題,那就是到底有沒有奧密克戎新變種,而這種新變種到底會不會產生腹瀉的癥狀,如果真的有新的變種會產生腹瀉的癥狀,那么民眾提前備貨也是有備無患,是能夠理解的。
但是這次的問題恐怕沒有那么簡單,經過這次放開后,輿論場上最大的問題是公信力的流失,疫情原本是一個專業性極強的領域,傳染疾病領域的相關專家本該是給出最權威的解釋和建議,但是12月份以來,很多專家被打臉,他們之前的觀點和結論被證偽,比如感冒論、90%的無癥狀論,這就產生了一個非常不好的結果:那就是專家的公信力流失,甚至是喪失!
公信力喪失的不僅僅是某些專家,還有我們的某些政府部門,比如中國疾控中心在今天剛剛公布的2023年1月1日新冠疫情數據,數據顯示新年第一天全國新增確診病例4523例,新增死亡病例1例!
這樣的數據讓老百姓如何看待?在很多地方的殯儀館都排隊了,你作為權威機構突然說全國新增1例因感染新冠死亡的病例,你讓老百姓怎么想?在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紛紛中招的時候,你以權威的身份告訴大家,昨天全國新增確診病例4523例!你讓老百姓怎么看?我們都知道取消了全員核酸之后真正去做核酸的人很少了,疾控中心的這個數據已經遠遠不能反應真實的疫情了,也沒有多少人真的會去相信這些數據就是現實。
而現實的情況是什么?是一個城市在一個月內就會疫達峰,北京、上海、廣州和重慶等人口兩千萬的城市莫不如是,一個兩千多萬人口的城市在一個月內就有80%左右的人口被感染,那你計算一下一天得有多少人被感染?再考慮到致死率,大陸目前沒有權威而準確的致死率數據,臺灣省和香港披露的近期數據大概是千分之一左右,我們如果參考這個數據,那么又會有多少人會因為感染新冠而死亡?
權威說到底是一種公信力,因為你是權威,說的話基本是正確的,久而久之那么就形成公信力,以后你說的大家就都相信。在一個事關14億人民的公共健康安全問題上,是需要有權威的聲音的,否則一定會產生更多的摩擦和不必要的矛盾,權威聲音的喪失會導致更多的混沌現象出現。
在放開前,你們作為專家宣傳感冒論,而且又給出了無癥狀超過90%的數據,上海四五月份62萬人感染,最后500多人死亡,死亡率不到千分之一,而且還重點宣傳是基礎病導致的死亡,今年11月份廣州16萬人感染,最后是零死亡,僅4個重癥,這些觀點和信息都給民眾一個錯覺:新冠已經不厲害了,就是一個感冒,絕大多數人是無癥狀的(就是沒有任何感覺的),死亡率是極低的。
既然如此,那么動態清零就是錯誤的,放開才是正確的防疫,這種認知一旦大范圍傳播和形成 ,原來的動態清零勢必難以執行,因為民眾已經不配合了,只要有相當比例的民眾不配合,執行動態清零的成本必定是成本增長,這由會反過來促使層層加碼的防疫政策出現,這是一個惡性循環。
最終的結果一定是動態清零被放棄,放開就倉促地來了,一旦略顯倉促地放開之后,傳染速度之快令人驚訝,不僅超過了專家的判斷,更是讓老百姓吃了一驚,而感染后的結果是絕大多數人都是有癥狀的,發燒、發冷、咽喉腫痛、渾身酸痛、咳嗽等等癥狀依次而來,甚至還有相當比例導致肺炎,重癥比例比原來宣傳的要高不少,死亡率到底是多少不得而知,但是不少城市的殯儀館排隊的新聞時有發生。
醫院爆滿、布洛芬等藥品一盒難求,這種現象席卷全國,相信感冒論的人群可能連藥都沒有提前準備,不少人感染后就是生扛,對于老百姓來說是重新刷新了認知,以親身經歷重新認知了新冠病毒。而那些基于對新冠更謹慎認知的人提前做了準備,真就應了那句諷刺的話“謠言止于智者,智者三天餓九頓”。
現在又到了“蒙脫石散”,筆者看了相關專業人士的觀點,也看了官方文章的論述,大致認為是感染新冠后有部分人群是會有腹瀉的癥狀,但是這個比例不高,具體有多高?我看到一個數據是10%左右(這個數據我也質疑,因為我身邊的人基本都陽了,包括我自己,但是沒有聽說有腹瀉癥狀的,當然也可能是我的樣本太小了),而至于現在傳言的美國變異毒株帶來更高比例的腹瀉癥狀一事,我還沒有看到很權威的反駁,畢竟這個病毒當前在美國,在中國還極其少,也許國內的專家還缺乏研究樣本。
但是即便是有腹瀉癥狀,蒙脫石散也不是首選的止瀉藥,而且這個藥的主要成分就是俗稱的“觀音土”,吃多了還容易便秘。我綜合看下來是認為沒有必要囤,適量備一點有備無患也無妨,但是買不到的時候也不要著急,真沒有必要花費大力氣去尋這個藥。
當然我的建議僅僅是個人建議,我也并非是醫學專業,權當扯淡了,但是要尋找一個權威聲音,恐怕也難,原因就是前文講述的,因為過去一個
新冠疫情是事關14億人的健康安全問題,我們希望有更權威的聲音能夠在每一個關鍵的時刻強力發聲,以正視聽,減少民眾的焦慮,減少相關資源不必要的浪費。
來源:市場財經
編輯:瑪 雅
審核:治 鑫
通聯:吳 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