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書-智慧-分享
發布日期:2023-01-04 20:55:35 來源:中國衛生學術與藝術網 閱讀量:
法律在實踐的過程中,會遇見各種意想不到的案件,也會遇見形形色色讓人顛覆認知的犯罪分子。
在不同的時代因素下以及特定的歷史條件,上層對于法律落地的政策是有著屬于自己的深層考慮的。
1983年,在全國范圍內,中央開展了關于嚴厲打擊犯罪活動的行動,這場行動影響深遠,對于樹立司法權威,提升公安部門公信力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。
這場行動有個極為容易記住的名字:嚴打。
當時的公安部部長劉復之,后來在自己的回憶錄中有描寫關于這段歷史的經歷,肯定了這場行動的正向意義。
他認為,正是鄧小平同志獨有的魄力和敢做敢當的手段,才能讓“嚴打”成功落實,也是鄧小平同志的正確領導,讓此次行動對于維護社會秩序穩定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。
劉復之在書里還提到,鄧小平同志當時在面對公安部上交的文件中,毫不顧忌的指出公安部當時存在的根本性問題,劉復之更是坦言:鄧小平同志說得一針見血。
“嚴打”的背后有著怎樣的時代背景呢?為何采取的手段會如此嚴厲?這場行動中有著多少不為人知的秘密呢?
治安堪憂,中央出拳
上個世紀八十年代,社會秩序和社會治安出現了很大的問題。
因為正值改革開放初期,整個社會的經濟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,許多新舊的東西在這個年代不斷碰撞交織,各種問題層出不窮。
這是任何處于社會轉型期間的國家不得不面對的問題,很多地方上具有黑社會性質的社會團體,在自己的家鄉無惡不作。
1983年2月份,出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震驚全國的第一起大案,而制造這次要案的還是倆親兄弟,東北人,人高馬大的。
他們趁夜色進行盜竊,為了不被人發現開槍殺死了小賣部的老板,然后懷揣著贓物進行潛逃。
這兩人兇殘至極,所到之處必定引發一場血腥風雨,這對于當時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起到了巨大的威脅。在他們畏罪潛逃7個月以后,兩人在江西被軍警槍斃。
他們在被擊斃的時候,身上已經背負了9條人命,他們就是殘暴無邊的“東北二王”。這整起事件給社會秩序產生了強烈的沖擊。
1983年除了有這次影響全國的持槍殺人案,還有其他許多對社會有著廣泛負面影響的社會治安事件發生,屢禁不止。
同年的7月,鄧小平同志對時任公安部部長的劉復之進行了約談,約談地點是在鄧小平同志的住處,劉復之為了這次的談話,專門準備了相關的文件。
其中仔細說明了,公安部對于最近社會上出現的各種治安事件打算采用的處理方法,里面也披露出了公安部后續打算采取的政策。
鄧小平同志坐在椅子上,認真看完了這份報告,誰知道他看完以后卻面色沉重。劉復之有點摸不著頭腦了,他不知道是不是什么地方出現了差錯。
劉復之緊張的看向鄧小平同志,想要解讀下他眼神里的信息,隨后,鄧小平同志忽然放下手頭的文件報告看著劉復之。
“復之同志,我仔細看了你們的報告,你們公安部的這個文件解決不了問題!”
當時在場的還有其他官員,大家都覺得這句話振聾發聵。劉復之正想要開口問得更加清楚,鄧小平同志便指了指那份文件。
“我們現在這個整頓社會秩序的壓力很大。復之同志,你比我更清楚,光是今年就出了多少惡劣的治安事件?人民群眾個個擔驚受怕的。打、砸、搶、殺,這些事情竟然層出不窮!依我看,其實治理這些事情關鍵還是在于手腕要硬嘛,你不狠心打擊一下,這些人就不會害怕的!”
劉復之一邊聽著鄧小平同志的建議,一邊去打開文件看。他知道鄧小平同志在說哪一段,這段的相關總結他是熟悉的。而后,鄧小平同志繼續批評著。
“你們在文件里面說不要‘一刀切’,其實這就是典型的沒有下決心解決問題嘛,對不對?你們要打擊犯罪活動是最重要的,手段太溫和了就起不到作用?!?/span>
“那您的意見是?”
“復之同志,我認為非常有必要開展一場嚴厲打擊刑事犯罪活動的行動,這種特殊時期得用特殊手段嘛。而且這場行動你們公安部要嚴格落實下來,人民群眾天天都害怕得不敢出門像話嗎?什么叫做人民民主專政,這就叫做人民民主專政!”
隨即,中央立即召開了相關會議,公安部那邊也開始行動起來,為徹底落實“嚴打”的方針、策略做對應的部署。
相關的決定明確說明了,要在三年內組織三場戰役,讓犯罪分子無處遁形,讓犯罪活動不再隨意發生!
“嚴打”登場,沒有特權
在中央做出了關于開展“嚴打”的決定以后,公安部向中央進行了有關完善公安裝備的申請。
同時,為了配合這場行動的順利推進,國家的立法機關也在不斷召開關于推進法律修改的會議,既增減了法律條目,也對適用于死刑的犯罪范圍進行了調整。
這所有的一切動作都是為了“嚴打”行動的開展,全國上下對于這場行動都抱有勢在必得的心態。
在“嚴打”期間,“流氓罪”這個罪名被提高了量刑幅度,相關的規定不是很細致,沒有明確的分界線。
正是因為如此,“流氓罪”在當時用來囊括了許多的犯罪分子,懲罰程度不一。
民眾對于這場“嚴打”的開展也是有著許多的擔憂的,大部分人民群眾會擔心,“嚴打”會不會對于高干子弟是沒有成效的?
還有許多仗著自己有權有勢的人,不斷觸碰法律的底線,讓當地的居民敢怒不敢言,形成了十分惡劣的社會風氣。
針對人民群眾的這份擔心,有關部門其實算是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。
當時,上海市有力落實“嚴打”的一系列政策,根據公安的抓捕情況和實際處理,順勢召開了公審大會。
大會上集中審問了一批對社會產生極大負面影響的犯罪分子,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三位高干子弟:陳小蒙、胡曉陽、葛志文,民眾對于他們的意見很大,民憤很重。
這三人都是高干后代,從小就養尊處優,加之沒有受到正確的教育引導,三人長大以后都變得不思進取,而且都抱有各種壞心思。
他們伙同其他人,利用大部分女子的單純、善良,以找工作、調動工作等理由,引誘了大批的女子,甚至在受害者被侵犯以后用各種手段要挾,民間對他們十分痛恨。
在公審大會上,這三人因為屢次觸犯了強奸罪、流氓罪,嚴重破壞了社會秩序,加上他們“特殊”的身份,相關部門依法重處三人,他們都被判處了死刑,且立即執行。
這樣強有力的手段令人無不稱快,死刑的判處方式也讓民眾看見了此次中央的決心,對于堅決要嚴厲打擊犯罪活動的信心。
在如此高壓的模式下,沒有“特權”可言,也沒有人可以在觸碰法律以后全身而退。
不僅僅是高干子弟受到了應有的懲罰,這次的“嚴打”行動可謂是真正做到了鐵面無私,沒有任何周旋的余地。
開國元帥的稱呼夠大了吧,朱德元帥有一個最小的孫子,叫做朱國華。
朱國華小時候是很聽話的,性格上也十分討喜,在學習中也是屬于那種努力的孩子。相對于其他幾個孩子,朱國華已經算是很棒的了。
正因如此,他在成長的過程中一直備受朱德元帥的寵愛。
后來,朱國華有了分配好的工作,當時朱德元帥也已經去世,家中自然也就沒有了可以約束他的人。
因年輕氣盛,朱國華逐漸迷失了自己的方向,開始沉迷于各種享樂主義之中。
同時,因為他的家庭身份極為特殊,朱國華對于自己做的不好的事情感到不以為然。他自信的認為,就算是自己做的事情被揭發,有關部門也不會拿自己怎么樣。
果不其然,朱國華的事情逐步敗露,社會影響極其負面,相關部門對朱國華進行了逮捕,在最終的調查追究下,基本掌握了朱國華犯罪的事實。
最后在公安機關、司法機關的聯合研判下,朱國華為自己的所作所為付出了應有的代價,被判處了死刑。
朱國華的死,讓大家相信,此次的“嚴打”是真實有效的,有力的體現了法律的宗旨:法律面前,人人平等。
“嚴打”收尾,爭議紛紛
“嚴打”是整個過程分為了三個戰役的,也就是三個階段,每個階段針對的主要人員有區別,同時三個階段的法律判決也是有著不同之處的,這場行動用時3年零5個月。
“嚴打”期間被判處死刑的人沒有辦法進行具體的統計,上萬人肯定是有的。
而且當時有個政策很詳細的說明了,對于判決許多案件,要做到從快從嚴,一來是保證司法的效率,二是對民眾起到一個震懾的作用。
因為需要貫徹落實“從嚴從快”的方針,在“嚴打”期間,有關的公安和司法機關處理判決了許多的大案、死刑犯。
在當時,被審判為死刑的犯罪分子,不僅僅需要承受極大的心理壓力,還需要面對一個極其羞恥的環節——游街示眾。
這個環節是被宣判為死刑犯的人員必須經歷的環節,這也給犯罪分子帶去了極強的精神侮辱。
同時,游街示眾是會被安排得“聲勢浩大”的,這些犯罪分子會被用專門的繩子捆綁起來,站在一輛輛的大卡車上,現場會有很多警方人員進行秩序的維護,防止有人趁亂引發不必要的麻煩。
為了讓圍觀的人民群眾可以更直觀的接受到教育,并對藏于人民群眾的犯罪分子起到震懾作用。
這些被游街的犯罪分子身上都會被掛上自己“獨有”的牌子,上面會詳細記錄犯罪分子的罪行、年齡、性別等。
這種方式會對犯罪分子起到極大的侮辱,讓他們的心理防線不攻自破。
在游街的過程中,警方會用大喇叭播放關于“嚴打”政策的宣傳標語,所到之處必然會引起許多民眾的圍觀。
“嚴打”期間的力度、媒體宣傳強度、落實態度等都屬實是罕見,當時在學生的校園里,許多犯罪分子被執行死刑的照片會在布告欄貼出來。
學校里面也會進行“嚴打”政策的宣講,還有各大工廠、單位里,關于“嚴打”的宣講無處不在,以此來鼓勵民眾對于自己身邊的犯罪行為進行檢舉。
不得不承認的是,在如此的高壓政策下,不法分子的確受到了嚴厲的打擊,犯罪團體也遭受了前所未有重創,讓人民群眾重新恢復了對于社會秩序的信心,同時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安全。
不過,“嚴打”期間的極高強度的打擊犯罪活動,造成了一批本不應受到嚴厲懲罰的人受到了過重的懲罰。
例如在四川,就出了這么一件讓人唏噓不已的事情。當時有個小伙子和同伴無聊,于是就索性玩個游戲,他們慫恿小伙子去親路邊一個女生的臉,小伙子照做了。
結果,這個男生因為這件事被公安機關抓獲,后來竟然被叛了死刑。
1983年的“嚴打”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住了犯罪率的直線上升,也在短時間里對犯罪分子進行了有力的打擊。
但是因為強調力度和效率,也導致了有部分人蒙冤,還有部分人罪不至此,卻用了較高的懲罰去打擊他們。
前面說到的“流氓罪”成為了當時公認的“口袋罪”,很多人被扣上這種“莫須有”的罪名。在1997年,流氓罪被正式廢除,退出了歷史舞臺。
“嚴打”距離現在已經過去了很多年,這其中的爭論也隨著時間而逐步走遠,不變的是,黨和國家維護社會安定的決心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。
來源:博覽歷史
編輯:瑪 雅
審核:治 鑫
通聯:吳 靜